主题:彰显自然建筑与仿生学
每个人都可以爬上一棵树,感受它,体验停留在树上的感觉,并以伦敦邱园一棵黑松树的视角来体会转瞬即逝。 在追求更大的跨度并以桥接根的同时,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的依赖,这在施工上是一个挑战。
一条既是家也是交流场合的动线就此形成。 游客在此认同了将树当作居所。 您将零距离接触到木之表,触摸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自然,从这美丽的庞然巨物中感受它的力量。 并心绪满怀地漫步离开…
可达性
展馆的可达性——清晰明确的标识、平滑安全的扶手、不积水的水平表面以及在坡道坡度、安全围栏高度、油面涂层木材触肤的“温度”方面等方面无不遵循人性化的规则。 为盲人、残疾人和轮椅使用者、老年人以及年轻人提供无障碍和安全的行动,无论其有任何不便。
树屋的这种跨界概念是一种表达,即关注黑松树,并视之为居所——它巧妙地跨越了高度障碍,并为每个人提供了爬树的体验。
可持续性
EnTree 房屋的可持续性基于几个参数:
- 最少的材料使用 – 12 立方米的 CLT 木板,其切割方式不会留下任何浪费
- 结构在树的根区,但并不贴地,而是跨度更大的桥接根区
- 仅使用基于天然来源的油来保护木结构
- 使用的任何元素都是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的
- 使用 EnTree 屋允许每一个生物都可接触和通行
- 看到 EnTree 结构会激发人们对真正居所的认识,认识到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可以成为生命共存的居所
EnTree 结构可以拆卸并转运到另一个位置。它可以用作瞭望台、桥梁、通往其他房屋或类似设施的通道。紧固件由钢制成,如果添加一些新元素,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基材和环境,如:更陡峭的地形,水面上等。
生命周期将取决于木结构的维护和保护。该结构的设计方式使雨水通过配件并流过 EnTree,而不会停留在配件上。
该结构专为长达 12 m 的路段而设计,可实现标准运输(集装箱尺寸)。
在设计中,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,即结构尽可能地连接树的根区。 在第二阶段 – 将找到理想的位置和支撑结构的概念,充分尊重自然和树木。
坡道的坡度在移动和可达性以及围栏、表面处理等允许的参数范围内。
该建筑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方式设计,即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,在现场2天内组装好构件。
所有建筑元素均采用传统材料设计:实木和钢材。接头是机械制造的,EnTree 概念是可以被多次组装和拆卸。
EnTree 专为展览期间的有限持续使用而设计。入口的路线被设计成单向的,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单向循环中进出。
program:
树屋
status:
参赛作品
year:
2022
team:
- 克里斯蒂娜·罗吉奇,建筑学硕士;
- 马蒂亚·罗古力,建筑学硕士;
- 马尔戈扎达·洛津斯卡,建筑学硕士
- John 桥梁工作室
- vizualization: ATMOSFERA™